
弘揚傳統美德演講稿
推薦度: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
推薦度: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推薦度:
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
推薦度:
小學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演講稿
推薦度:
相關推薦
關于傳統美德演講稿集合4篇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為主,是為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演講稿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怎么寫演講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美德演講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么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一個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勝天、銳意進取、浩然正氣、居安思危、愛國愛民等等,始終是我們民族脊梁們在不斷變化著的社會政治實踐中面對各種矛盾和危機,逐步積累起來的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以危機感為基礎,寄托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一路前行。同學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我們義不容辭。我從以下兩方面與同學講講。
一. 勤學、好問
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為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是分不開的。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為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憤苦讀,當困乏時,以錐子刺腿,用來振奮精神,堅持學習。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說明勤學的道理。
讀書光好學還不夠,還需善疑好問。孔子從小入太廟“每事問”。他主張“疑思問”,“不恥下問”。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并論。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學不行,不問不知”。他們都把學和問聯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為學問家,學貴在問,這樣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中學生來說是尤為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多思考,大膽質疑,逐步形成勤學好問的良好品德。
二. 敬長、知禮
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說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范。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左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系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沖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 ,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 ,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同學們,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讓我們為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里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多倫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范!
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3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
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樹尊老新風
各位老師,同學:
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樹尊老新風
國慶節的喜悅還在繼續,安靜的心情釋放著心的微笑.轉眼又到九月初九重陽節.自古以來,九月九就是思念的節日,古詩有云: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古代人在重陽節思念之情,在古代重陽是團圓的日子,因為不能團圓,在外的詩人心中思念家中的兄弟親人,寫下了傳世的詩歌.思念之心,字字顯露真情.現在我們國家給重陽節賦于新的寓義,這一天定為老年節,我國同世界上的許多國家一樣,慢慢步入老年社會,關愛老年人,關心長輩,已成為整個社會的責任.讓每個人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就會變得更美麗.有一天你我也會老,看看年老的親人,一晃幾十年過去,那也許就是每個人的寫照.
敚斃夏耆艘蒼經年輕過,有過美麗的青春,有過追求,有著對社會的貢獻,當你面對一對白發蒼蒼的老人,翻閱年輕時的照片,你心中可有感動!美麗的容顏在時光的海中被描繪成蒼白和皺紋,每一紋,都有深深地愛,當你看到相扶的老人在風景中輕輕走過,笑容綻放在慈祥的臉,心中那份感動不能自已;還有那年約六旬的老人身著運動服在那奔跑的身影,讓人羨慕;當然也有流浪在街頭的老人,一臉人生的苦澀,和那渴望相助的眼,讓人不免同情.敚斎松最美夕陽紅,沒有人會永遠年輕,老年人擁有的是智慧和經驗,別說老年人愛啰嗦,每一句話里有真情,每一個字也是渴望,多陪老人說說話,會有好處,明理和涵養在時光之海中已深深浸入,沒有浮華,沒有虛假,只有渴望,想與子孫多點相處的時間,多一些相聚的時刻,可以知道孩子們的生活,為孩子的幸福開心,為每一個親人祈福.只要孩子們過的好,老人心中就無所牽掛了.這是老人,讓人尊敬的老人.而年輕人一般不能發現這一點,生活的"壓力大,學習,工作的壓力和競爭,讓人疲憊,可以認為有理由不回家,不想念老人,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思想,當你已經長大的時候,父母也在一天天衰老,思念和擔憂的心時常掛在心頭,一句話,一句問候,就能溫暖老人的心.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同學們,記住關愛你們的長輩,多陪陪他們,讓老人的笑容綻放,別讓自己以后在后悔中度日,可以心中無憾.有一天你也會老,想想那會是什么樣子,人生是一面鏡子,對照人生,尊重老人,愛護老人是傳統的美德,也是社會的責任.讓老人笑在重陽,笑在每一天.把最美麗的祝福送給全天下的老人!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
傳統美德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福山,好少年。行端正,志高遠。”福山三字歌,引導著我要做一個誠信知禮、落落大方的小學生。
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只有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細節中體現出來。
每天清晨,我穿上整潔的校服、戴上綠領巾、佩戴好標志、背上書包,快快樂樂地走進校門。
校門前值勤的二年級哥哥、姐姐們一聲響亮的“Good Morning”, 立刻提醒了我,作為一個福山人,我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學生。于是,我認真地敬禮,響亮地回答“Good Morning”。
站在操場上,國旗下的`我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每天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我認真地聽課。上課時不和同學說話,不做小動作,積極舉手發言。
當老師迎面走來時,一個點頭,一聲問候,這就是我對老師的一份關心,一份尊重。課間活動時,我不和同學吵鬧。當別的同學有困難時,我還會幫助他們。不小心打擾到別人,馬上說一聲“對不起”。看到紙屑能馬上彎腰撿起投入垃圾桶。
中午用餐時,我總是安靜地排隊拿飯。每次吃完后,很快地把餐具整理干凈。吃完飯后把餐盤輕輕地放入桶里。
放學了,我們整整齊齊地排好隊,有禮貌地和老師同學說聲再見。回到家,我會親親熱熱地向外公外婆和爸爸媽媽問好,有時還能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生活中處處都有文明,文明也在身邊的細微之處盡情綻放它特有的光芒。我的每一天都是這樣度過的,大家都表揚我是講文明懂禮儀的好孩子。奧運馬上就要來了,讓我們每天進步一點點,爭做文明禮儀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