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教案
推薦度:
《拜年》大班教案
推薦度:
《動物》大班教案
推薦度:
最新大班教案
推薦度:
《區分左右》大班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關于大班教案范文匯總七篇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的投擲能力及動作的靈敏度。
2、培養幼兒合作能力和競爭意識。
3、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黃色和藍色報紙球若干、網、大蘑菇、藍白小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1、教師帶領幼兒跑步進入活動場地。幼兒自由散開,教師組織在相應的位置上站好。
2、教師帶領幼兒做熱身運動:擴胸運動、頭頸運動、腰背運動、跳躍運動、分別活動腳腕、手腕、膝蓋、前后壓腿、左右壓腿。
二、自由探索。
1、出示報紙球,啟發幼兒想一想它的多種玩法。
2、讓幼兒自由玩耍,大膽探索各種不同玩法,啟發幼兒與同伴合作探索更多新的玩法。教師巡視,發現有新玩法及時肯定,并可讓幼兒集體學習。
三、游戲玩法。
游戲一
玩法:幼兒分為藍黃兩隊,站于網的兩側,游戲開始幼兒將球投想對方,不斷的.撿球,投球,直至哨子響起。結束投球后,兩隊各派一個代表到對方場地數球,將自己的球投帶對方場地多者為勝,為勝者在記分用的蘑菇上貼上一朵相應顏色的花。
規則:
1、聽到說:“紙球大戰開始”才能投球,聽帶哨聲停止投球。
2、幼兒投球不得超過網前的線,在線前撿到球也要退回線后再投。
3、犯規一次扣一球。
游戲二
玩法:幼兒分為藍黃兩隊,站于場地兩側,游戲開始用腳將球踢到到對方場地,不斷地接球踢球直到哨子響起。結束投球后,兩隊各派一個代表到對方場地數球,將自己的球投帶對方場地多者為勝,為勝者在記分用的蘑菇上貼上一朵相應顏色的花。
規則:
1、聽到說:“紙球大戰開始”才能踢球,聽帶哨聲停止踢球。
2、幼兒踢球不得超過自己場地前的線,在線前撿到球也要退回線后再踢。
3、犯規一次扣一球。
大班教案 篇2
主題目標:
1、嘗試通過多種途徑獲得元宵節的相關經驗,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
2、大膽地創造與想象,通過不同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理解;
3、積極參與“鬧元宵”的籌備和慶祝工作,在和老師、同伴一起過節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團圓的意義
4、了解節日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生,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5、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主題活動:
活動一:甜甜的元宵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有品嘗元宵的習俗。
2.通過做、煮、品嘗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樂趣。
3.能用簡短的語言講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嘗元宵時的心情。
活動準備:
面粉、點心盤、圍裙、電飯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動過程:
1.激發做元宵的興趣和愿望。
師:①今天是什么節?元宵節有一種特別的食品,是什么?②元宵是什么樣子的?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觀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觀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師:①我們怎樣才能做出圓圓的元宵?②老師煮元宵時,小朋友們應該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兒穿好圍裙并洗手。
(2)幼兒嘗試用搓、團圓、在盤中滾一滾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兒注意不把面粉團弄碎,不要將面粉撒在盤外。)
(3)教師煮元宵。
4.加糖品嘗元宵,說說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幼兒在活動中能夠積極參加,在教師的指導下動手制作元宵,然后品嘗元宵,感受到濃濃的"團圓之情。
活動二:賞花燈、猜燈謎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賞花燈、猜燈謎是元宵節的風俗習慣之一,感受過節的愉悅心情。
2、能用清楚連貫的語言描述自己的花燈,并講述一個謎語。
3、發展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活動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孩子們紛紛跟著大人前去公園參觀燈會。
活動準備:
1、物質--每人準備一盞花燈,上面貼有一則謎語。小獎品若干。
2、知識--有過過節的生活體驗。
活動進程:
一、導入
師:開門見山引入主題:正月十五鬧花燈,賞燈猜謎就是我們元宵節的風俗習慣之一。
二、展開
1、賞燈活動。
(1)幼兒相互欣賞各自的花燈,教師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花燈的形狀、顏色、名稱及特別之處等等。
(2)請幾名介紹有特色的幼兒給大家介紹自己的花燈。
2、猜謎活動。
(1)教師將幼兒分成兩組,A組持有花燈和獎品,并給B組幼兒念謎語,B組來猜燈謎,猜中了即得到獎品。教師講清玩法后,幼兒自愿展開游戲。(根據時間進行交換)
(2)集體講述自己猜謎的情況:誰猜中了我的燈謎?我自己猜中了幾個燈謎?
(3)集體將難猜的燈謎找出來,大家一起猜,或帶回家請爸爸媽媽幫助猜。
三、結束
將A組和B組得到的獎品比一比,看哪隊勝利了?
師:鼓勵幼兒將自己猜到的謎語回家說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來猜一猜。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熟悉歌曲旋律。
2、引導幼兒理解歌曲中兩段歌詞所表達的不同意思。
3、教育幼兒從小愛學習。
活動準備:
1、小孔雀的卡片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習。
1、《拔根蘆柴花》。
2、《擠奶》;
3、《蘋果豐收》
4、《淘米洗菜》
二、通過看圖片、講述,激發幼兒主動學習歌詞的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講述掛圖。
教師出示掛圖請幼兒觀察并提問: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看看他們是誰?
(2)教師提問:有幾只小孔雀啊!這些孔雀看起來怎么樣啊!你們在哪里看過小孔雀呢?
(3)你們知道小孔雀有個有趣的的本領,你們知道是什么本領嗎?
老師:孔雀的有趣的本領是會開屏,開起屏的時候可漂亮了。引出歌詞“小孔雀真有趣,抖開滿身花花衣。
(4)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歌曲,歌曲的內容是關于小孔雀,歌曲的名字就叫“小孔雀,告訴你”
(5)老師把歌詞完整的"念一遍。讓幼兒知道歌曲有兩段。
(6)提問:剛才歌詞里說了什么啊!誰來說一說。
(7)老師再把歌曲清唱一遍,讓幼兒進一步熟悉歌詞。
三、學唱部分
(1)你們想學唱這首歌曲嗎?那就請小朋友們豎起小耳朵,仔細的聽老師邊彈邊唱。
(2)你們是要像小孔雀一樣比穿花花衣服呢?還是要去比學習呀!
(3)對幼兒進行正確的行為,教育。教育幼兒要有志氣,要比學本領。
(4)幼兒再次聽老師邊彈邊唱,要去幼兒仔細的聽。
(5)引導幼兒一起來把歌詞念一念
(6)老師邊彈琴邊唱歌(會唱的小朋友可以小聲的和老師一起唱)
(7)請幼兒跟著鋼琴學唱歌曲,當幼兒有不會唱的時候,老師帶領幼兒一起學唱。
四、結束部分
(1)全班幼兒跟著鋼琴演唱歌曲。
(2)幼兒清唱歌曲。
(3)活動結束。
大班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8、9的組成
教學目的:
1、通過動手操作,熟練掌握8和9的組成,為8、9
的加減法打下基礎。
2、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能力和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有規律的掌握8、9的組成。
教學用具:教具一箱、學具一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拍手游戲6、7的"組成。
師:湊成6。我拍2,幼:我拍4。
2、口算7以內的加減法。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8、9的組成。
二、學習8和9的組成。
1、8的組成。
(1)讓學生拿出8個五角星,把它們分成兩堆,看有幾種分法?
(2)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教師記錄
1、拍手游戲8和9。
2、找朋友游戲
四、小結。
大班教案 篇5
課程分析:狐貍在以往的故事里總扮演聰明絕頂、狡猾不堪的角色形象,但在今天這個故事里,卻傻得可愛。天真率直的小狐貍替爸爸照看一個大竹筐,竹筐里不停地發出怪聲音,好像在不斷地上演新鮮有趣的故事:三個咕嚕嚕,吹號又敲鼓;兩個咕嚕嚕,筐里烤紅薯;一個咕嚕嚕愛看小人書。這讓小狐貍充滿了好奇,于是,一次次揭開竹筐,大魚小鳥和灰兔先后成功地逃脫了,小狐貍懊惱不已!直到最后,小狐貍也沒有弄明白竹筐里的三個咕嚕嚕到底是什么東西。孩子讀到這里,一定會啞然失笑,為小狐貍的懵懂行為,也為三個咕嚕嚕的聰明舉動。
故事里有趣的情節對話、出人意料的結局,會讓小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無限的遐想,更充分體驗到閱讀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畫面,大膽講述自己對故事畫面的理解。
2、學說對話,表現小狐貍和咕嚕嚕之間有趣的互動。
3、體驗故事的有趣情節,體會小狐貍的天真和三個咕嚕嚕的機智和聰明。
活動準備:
課件PPT;竹筐一個;小狐貍、小鳥、魚、灰兔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你們覺得狐貍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它留給你的印象怎樣?
小結:狐貍是一種狡猾的動物。
今天故事里狐貍卻是一只天真可愛的動物,名字叫《三個咕嚕嚕》。
(出示封面,認讀故事名)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播放課件
1、閱讀p1的內容
教師結合畫面講述故事內容。
問:爸爸給小狐貍帶回了什么?小狐貍是怎樣照看的?
你們猜猜竹筐里面裝著什么?
2、閱讀p2的內容
師:“咕嚕嚕、咕嚕嚕”教師用手指圖上的字“咕嚕嚕”,聽!竹筐在說話(繼續講述)
“……打開蓋子就知道”———聽了這句話,小狐貍會怎么做?可以這么做嗎?
爸爸走的時候是怎么交待他的?如果揭開蓋子會怎樣?
幼兒猜測完以后,教師再展示下一頁內容,給幼兒帶來猜測后的喜悅。
3、閱讀p3的內容
師:咱們來看看到底怎么了?(展示畫面后先停留片刻待幼兒反應,師講述內容。)
魚是怎么跳到河里的?(蹦)出示漢字蹦,我們一塊來學學魚的動作吧!
大魚蹦進河里游走了,小狐貍上當了。現在竹筐里有幾個咕嚕嚕,他們會是誰?
4、閱讀p4的.內容
教師繼續講述故事(在重復對話的地方留空讓幼兒講述)
“……我可不當傻瓜”———小狐貍不上當,竹筐又會怎么說呢?
繼續講述故事。
4、閱讀p5的內容
發生了什么事情了啊!認識飛字,我們來學學小鳥的動作。
小狐貍又上了一次當,現在竹筐里還有幾個咕嚕嚕呢?
5、閱讀p6的內容
教師繼續講述故事(在重復對話的地方留空讓幼兒講述)
“……還搞不明白咕嚕嚕到底是什么。”———小朋友,你們知道嗎?
三、討論交流,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1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
小結:老師和你們一樣,喜歡小狐貍的天真可愛,也喜歡三個咕嚕嚕的聰明機智。
2如果你是三個咕嚕嚕中的一個,你會怎么做?
四、表演故事。
1、教師出示竹筐和頭飾,請五位幼兒上來分別表演狐貍爸爸、小狐貍、小鳥、魚、灰兔,老師和其他小朋友說旁白的部分。要求:按故事情節展開表演,角色的對話可以按需要適當加入自己編的話,并配以合適的肢體語言。展開閱讀全文
2、教師小結表演,根據幼兒的興趣組織分小組表演。
教學后感:故事中有趣的情節、對話,會讓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無數的遐想。狐貍以往都是扮演狡猾的一個角色,而在我們故事中卻傻的可愛。故事中的孩子們多像我們的孩子,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望。
經過前兩次的試教活動,我結合評課老師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了修改調整,并再次做了精心的準備,今天的這堂課是比較的有趣的,我和孩子們與小狐貍一起懷著一顆好奇心去猜測,去經歷即將上演的新鮮有趣的故事,孩子帶著興趣去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爭相發言。也有幾個孩子很少或不想舉手,我也會提供一些簡單的問題鼓勵他們說,讓他們有機會說,其實他們也肯說也肯動腦筋的。在這次繪本閱讀的過程中,我吸取上兩次試教的經驗,把三個咕嚕嚕和小狐貍之間的對話作為幼兒閱讀講述的重點,采用讓幼兒猜測對話,教師隨后總結,幼兒集體復述的形式來加深印象,為后面的故事表演作鋪墊,所以后面情境表演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地表演,并能根據角色需要適當加入自己編的話,孩子們意猶未盡,我便組織幼兒分組表演,讓這節課在孩子們的興趣中結束。
大班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學習數學,重點不是數學知識、數學概念,而是數學思想。本活動教學內容是"根據同伴的數字猜測自己的數字",屬傳統的教學內容,但活動中以一些新的教學手段比如通過以師生互動的流程圖為主,適度地運用一些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的靈活性、趣味性,這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會更加活躍。
本次活動逐步展開,開始游戲是兩個人、三個人;接著是四、五個人參與活動。最后,老師參與活動,增加游戲的難度,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活動把數學技能在生活中的作用以活動的形式展示給幼兒,使幼兒看得到、摸得著、學得進、用得上,讓幼兒對數學知識的運用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使孩子的在聽、說、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發展。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排除的方法學習尋找缺失的.數字。
2、熟悉游戲的玩法并遵守游戲規則。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
10把椅子(椅背椅背上有1-10的數字卡片)、頭飾(數字1-10)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出示頭飾,認認頭飾上的數字,引出"看你怎么猜"的游戲。
師:看一看,前面有幾張小椅子?除了椅子還有一樣東西就是帽子。等會就要和他們一起玩游戲。
二、介紹游戲規則
第1,不能看自己的數字是幾。
第2,戴的時候大家都不能說話,不能告訴別人是數字幾。
第3,如果你猜我頭上的數字是5,就請你坐到第五把椅子上,不能動。
三、熟悉游戲規則
1、利用數字9、10的頭飾和兩名幼兒做游戲。
師:覺得這個游戲能玩嗎?我們先請兩個小朋友試試看。這次我可以告訴你們只有2個數字和你們做游戲。是數字幾啊?
接下來請你們閉上眼睛(教師將兩張數字一直在手里換來換去)
師:好,睜開眼睛。你考慮一下你頭上是數字幾?
交流:你覺得他們坐的對嗎?對鼓掌
提問:你為什么要坐在數字9的這張椅子?
小結:看來這個游戲有一個小竅門,不能看自己的,但能看誰的呀?可以看別人的數字,剩下來的就是自己的數字。
2、和數字6、7、8做游戲,并驗證方法。
師:還想玩嗎?我們再請三個人上來。
3、利用數字1-5做游戲。
師:還有誰沒玩過?再加上我,5個人玩。
小結:這個游戲每個人頭上數字都要看一看,漏掉一個就找不到正確的了。
四、按照單雙數進行游戲。
1、利用數字1、3、5、7、9進行游戲。
師:接下里我們再來一次,給你們一點難度行嗎?這次我又拿了5頂帽子,分別是1、3、5、7、9。誰先來?
給你們5秒鐘時間必須找到座位。
小結:要記清楚有哪些數字,數字中缺少的就是自己的數字。
2、利用數字2、4、6、8、10進行游戲。
師:接下來我們5個人玩,想一想還剩下數字幾?
五、活動延伸。
幼兒隨意選擇5個數字,一起進行猜數字的游戲。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探索發現3個數字有六種不同的排列組合形式。
2、能記錄并表述找出的密碼,不遺漏、不重復。
3、體驗成功解鎖密碼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生活中幼兒對密碼有初步的了解,會寫數字1-9。
物質準備:
教具:課件、數字卡片。
學具:筆人手一支、操作單人手兩張、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幼兒對密碼的興趣。
1、情境導入,引導幼兒發現密碼。
出示P1師:我們需要干什么?
誰知道我們為什么要使用密碼?
生活中還有那些地方需要密碼?
2、觀察,發現密碼由三個數組成的。
師:我的密碼有幾位數?
3、幼兒自由組合密碼,調動解鎖密碼的興趣。
二、嘗試用3個數字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打開密碼箱。
1、師生共同了解操作的要求。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交流展示,發現3個數字排列組合的形式有6種。
4、教師用幼兒排出的密碼解鎖電腦,引導幼兒感受數字排列的方法。
三、第二次嘗試,鼓勵幼兒寫出6組不同的`密碼。
1、情境導入,了解要求。
2、幼兒再次操作,教師指導。
3、請幼兒報出自己找到的六組密碼,師幼共同觀察,發現最為便捷的組合方法。
四、師幼共同驗證密碼,感受破解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