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六年級科學教案
推薦度:
相關推薦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三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教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初步感知溶解現象,知道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哪些東西不可以溶解。
2、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3、感受活動帶來的樂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四個塑料杯、一根筷子
2、白糖、味精、鹽、米、沙子、記錄表
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溶解的現象。
2、活動難點:大膽表達自己在活動中看到的現象。
活動過程
1、小實驗:引起幼兒觀察、學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好玩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p>
(1)老師出示一杯溫水、一些白糖,幼兒觀察。
師:“白糖和水要一起玩游戲了,我們來看一下?!?/p>
老師示范:糖放入溫水中,并攪拌。
(2)討論:白糖放入水里怎么樣了?剛才老師做了什么動作?
師:糖放入水中、經過攪拌,就不見了,溶化了。
2、幼兒實驗活動:分出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哪些不溶解。
(1)師:“老師也準備一些材料,你們來做一做,待會告訴老師你們觀察到的現象?!?/p>
介紹操作材料和要求
(2)幼兒進行操作并回答問題
師:“小朋友把這些材料放入水中出現了什么現象?
(3)幼兒再次實驗,并做好記錄(一幼兒操作一幼兒記錄)
(4)教師帶領幼兒進行分類:可溶解和不可溶解的,并記錄下來。
小結:有些東西是可以溶解的,有些東西是不溶解的
3、師:“你覺得還有哪些東西在水里能溶解的?”
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用你們學會的方法,回家動手做一做,看看哪些東西是可以溶解的,哪些是不溶解,來學校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教師教態親切、自然,思路清晰,教具準備充分,幼兒積極參與操作過程。但在演示講解時,表述還不夠清楚。在幼兒操作時,對幼兒的觀察不夠。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知道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2、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學習探索空氣的簡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欲望,培養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3、培養幼兒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樂、袋子、蠟燭、打火機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1、教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要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細了!
2、教師: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還是濕的呢?來,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樣的毛巾?。渴菈K干毛巾。
3、教師:這是什么呀?(杯子)老師現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們猜一猜毛巾會不會濕?(請你說一說)
4、教師:那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濕了沒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濕了沒呀?(沒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卻沒有濕,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氣原理。
1、教師:老師再來變一個魔術,這是什么?(毛巾)這是什么?(杯子)我們也要把毛巾放進杯子里面,這次老師是斜斜地放進水里,小朋友仔細觀察哦??匆豢磿l生什么現象。(氣泡產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沒有濕呢?(請你說說看)
2、教師:到底毛巾濕了沒有?讓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濕了沒有?(濕了)為什么會濕了呢?
3、教師:這一次啊,老師的杯子是斜斜地放進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氣,空氣跑出來了,小朋友說一說什么跑進去了?(水)空氣跑出來了,水就跑進去了,所以我們的毛巾就會濕了。而第一次沒有濕,是因為空氣跑出來了沒有?(沒有)所以毛巾是干的。剛才老師給小朋友變了兩個關于空氣的小魔術,好看嗎?
(三)身邊捕捉空氣,感知空氣。
1、教師:那么空氣它在哪里呢?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小朋友看,這是什么?(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氣,看看老師是從哪里捉到空氣的(用袋子從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氣,你們說一說我是從哪里捉到的呀?
2、教師:老師捉了一袋子的空氣,你們也想來捉捉空氣嗎?老師幫你們每人準備好了一個袋子,(首先讓孩子問一問,摸一摸,感知袋子里沒有味道)現在我們把袋口張開,來捉捉空氣,捉好后要捏緊袋口,舉起來,我看看,誰捉空氣又多又快?
3、教師:現在請小朋友用眼睛看一看,你看見了什么? (什么也看不見),打開袋子聞一聞,有沒有什么味道?(沒有)用你的小手伸進袋子里摸一摸,能摸到空氣嗎?
總結:原來,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因此,小朋友通常認為我們周圍沒有空氣,實際上空氣是存在的。我們用小手扇一扇空氣,有什么感覺?說明空氣是存在的、流動的.
(四)與空氣寶寶做游戲。
1、教師:小朋友們玩過氣球嗎?(玩過)今天老師也請你們來玩氣球,不過,你們先想一想,怎樣讓氣球變大呢?(讓小朋友自己總結、自己說)
教師小結:誰吹的氣多誰的氣球就大。氣球寶寶累了,我們讓它在邊上休息一下。
(五)感知空氣的作用
1、將蠟燭點燃,用玻璃杯罩住,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2、用手捏住鼻子閉上嘴巴,并說出自己的感受。
教師小結:玻璃杯罩的蠟燭很快會熄滅是因為蠟燭把杯子里面的空氣燃燒完了,因為空氣可以支持燃燒。人沒有了空氣會很難受,呼吸困難。
(六)保護空氣,爭做環保小衛士。
1、世界上除了我們人類需要空氣外,哪些東西還需要空氣呢?
2、教師:我們雖然離不開空氣,我們需要怎樣的空氣呢?是干凈的空氣還是受到污染的空氣呢?如果我們吸進了不干凈被污染的空氣就會生病,對我們的身體就不好,所以小朋友們要保護好我們的空氣。我們該如何保護我們的環境呢?讓我們的空氣更加清新干凈,我們吸入干凈的空氣,我們的身體才會棒棒的,身體才會健康。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比較、感受瓶中物體的大小、軟硬、多少等各種因素造成的響瓶聲音的不同。
2、鼓勵幼兒參與操作,大方地與教師、同伴交流。
3、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八寶粥瓶子若干、兩個裝有一個大積木和一個小積木的外觀一樣的瓶子。
2、豆子、棉花、小石子、大(?。┘~扣、筐子。
指導重點:
我們發現造成響瓶發出聲音不一樣的原因有很多。瓶子里放東西的多少、大小、軟硬都會影響響瓶的聲音。如果還有誰有新的發現可以再告訴大家。教師介紹實驗材料和要求。并記錄各種東西在瓶子里聲音的大小。
教學反思
我們的周圍充滿了各種自然的和人的聲音,聲音給我們傳遞意義豐富的各種信息,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聲音。 我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遵循一定的教學理念,設計了這個嘗試性、操作性、探索性較強的科學活動《奇妙的聲音》,通過實施教學后,有好的地方,也有許多不足之處。
好的方面;
一、激發興趣,在愉快的氣氛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一節課的效果如何,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得如何。因為知識是不能傳遞的,教師傳遞的只是信息,知識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建構才能獲得。教師教學活動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是課堂教學成與敗的關鍵。整個活動中 ,我都以一些游戲來貫穿,有效的調動幼兒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充分準備活動材料。
這節活動, 要求幼兒能自己嘗試得比較多。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材料,如:打擊樂器、書、紙、積木等等物品。由于活動材料準備得十分充分,從而為幼兒的探究活動提供了方便。材料的多樣性符合了不同幼兒的需求,尊重了幼兒的個性,開發了幼兒的思維。
三、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
這節課的教學以科學探究為主,注重幼兒主體地位 ,幼兒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按照自己的方法從事各種探究活動,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經歷一個動手、動腦、動口的操作過程, 使不同層次的幼兒獲得了不同的收獲, 幼兒自我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相應得到了提高。
不足之處;
一、在教學過程中, 讓幼兒運用多種方法和常見材料來“制造聲音“,教師一次性提問過多,在以后的教學中,提問要有目的,層層遞進。
二、在交流過程中幼兒的語言概括能力,組織能力欠缺,沒有很好的表達出來,幼兒學習積極性沒有很好的激發出來,這與我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在幼兒說不出問題的時候,沒有恰當的給予引導,沒有及時的給出答案,沒有控制好教學尺度。
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顯得很拘謹,沒有展現出創新能力,沒有發散幼兒的思維。有點放不開,在平時活動時,決不會出現這種現象的。
四、提高駕馭課堂能力,舉一反三,這是我今后教學中需要努力的方面。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受益匪淺,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學到了不少的經驗,在以后的教學中,認真學習,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案,備幼兒,備教法、學法,努力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培養幼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充分拓展幼兒潛能,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上一篇:蘿卜兔的故事中班教案
下一篇:中班科學教案:小球站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