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是一部由姜文執導,朱蘇進擔任編劇,姜文、周潤發和葛優等主演的電影,影片講述了在瘋狂年代中,土匪、騙子與惡霸大斗法的故事。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電影《讓子彈飛》的觀后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更多觀后感相關推薦↓↓↓
《必由之路》觀后感優秀范文
戰疫電影《一呼百應》觀后感
絲綢之路的觀后感范文500字
中國女排《奪冠》觀后感800字
《英雄》電影觀后感范文
電影《讓子彈飛》的觀后感1
當撞針撞擊雷管,彈頭以亞音速穿過槍膛后,在膛線的指引下,它螺旋加速向前飛行,在它擊中目標前,它的路線是螺旋線型,而不是直線!
為什么子彈會以螺旋線的方式前進呢?那會使它損失大量的能量而增加很大一段射程,但對于槍手而言,他的最終目標往往是一個物體,而不是一個點,使子彈螺旋行進的路線,即使有所偏差,卻也能達到目標。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人生最終的路只有一條,但其間岔路也很多,纏繞交織。在這路上,有時指路牌或許能指引你走條捷徑,但是,由于你可能會不在意去領略這一路上的風景,那你怎能珍惜、怎會后悔、又怎知其中的酸甜苦辣?或許,有時,你知道捷徑處在何方,但是,總有一種神秘的力量,牽引你走向別處。捷徑之外,一片山窮水惡、喑嗚嘈雜,而旁邊就是落英繽紛、芳草鮮美。因此,很少有人會順著他們既定的軌道往前走。
槍膛越長,膛線越密,子彈的射程越遠。大智之人,往往在年輕時擁有很強的求知欲,勇敢地嘗試、積極地探索,不為做過的事而失望,只為未做的而后悔。這樣,在年老之時,他的思想充實,見多識廣。當別人在為某一事物而不明、驚奇時,他能笑而不語,處變不驚,這樣才能心如止水,或許,這才是大智若愚的真正原因。
其實,無論如何,我們的生命之路就這么長,你我無能改變它的長度,那就試著拓展它的寬度與厚度,以增加它的質量吧。電影《讓子彈飛》中,張麻子說:“一個土匪,遇到一個惡霸,多簡單的事兒!”可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往往會橫生枝節、變數叢生,那不如順其自然,說不定,收獲會更多。
每個人都有夢想,而能實現多少,完全取決于你的生命之舟能承載多少的心態?!八e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放棄捷徑,它會讓你錯過很多。
人生的路,岔路很多,但終點只有一個,那就是死亡。所以,走捷徑只是變相地縮短你的壽命而已。不必著急,不必驚慌,走累了,席地而坐,掬一口山泉,一路前行,一路高歌,侶魚蝦,友麋鹿,挾飛仙,遨游人生的燦爛星空,就像張麻子所說的那樣:“讓子彈飛一會兒!”
電影《讓子彈飛》的觀后感2
剛剛看過姜文的《讓子彈飛》,可以說它應該是本年度最好的國產電影了。雖然也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個人感覺精彩段落的對白太快。有點超出人們的邏輯思考范圍,給人一種事先編排好的感覺。再就是火車飛入水中時電腦出來的效果比較明顯。然而,和這部影片的精彩相比,這都算不了什么。曾千方百計下載到《鬼子來了》的`我,本就對這部電影很是期待??催^之后竟感到奇怪,這部電影為什么沒有被禁呢?影片中大部分的笑料是隱喻和黑色幽默。也許我們看不懂《老無所依》里的那些黑色幽默。因為我們的文化背景不同??墒俏蚁朊總€中國人都能聽明白影片最后姜文對發哥說的話:“你和錢對我都不重要,你不在才是對我最重要的”是什么意思。那些沖出去搶東西的“窮人”是誰呢?他們永遠被最現實的利益驅使,永遠只能做奴隸。這又讓我想起《大電影之數百億》中滿街的以訛傳訛從一兩個人變成流言的洪流,一句不相干的話變成各種各樣的流言.....。心中有些悲哀。因為他們是誰贏站在誰一邊的。所以“成王敗寇”成了我們的社會準則。
看電影不能想太多。還是談論影片吧!片頭和片尾的曲子挺好聽,但仿佛有一種很“日本”的味道。很像日本人自己拍的他們軍人時配的曲子。電影的整體風格又有些美國西部片的味道。但是又巧妙的融合了東方式動作、武俠片的一些元素。再有就是最精彩的臺詞部分,是很有中國風格的。“京味”也不重的令人討厭。所以我很期待川話版的,到時一定會再看一遍。姜文的片子越來越成熟了。不再是《陽光燦爛的日子》那種對自己逝去日子的一種懷戀。那其實是30多歲(如我現在一般)時的一種狀態。而且,在商業方面也是很成功的。趙本山就曾經評論過姜文的《鬼子來了》,誰都說這是一部好電影,可就是中國和日本都不讓演。因為他太講實話了,所以沒人愿意聽。這次本山的《大笑江湖》和飛來的子彈在同一檔期相遇,恐怕要鎩羽而歸了。大家還是快點看吧!搞不好又被禁了。另外,葛優也越來越演技派了。呵呵!他演的片子也越來越多了!
電影《讓子彈飛》的觀后感3
這幾天終于看了慕名已久的《讓子彈飛》。我這激動的心情啊,到今天才平靜下來,細細回味著千頭萬緒的觀影感受,在這里拋磚引玉,好好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姜文成了我的偶像,他的《讓子彈飛》的確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影片。商業片應有的元素:震撼的大場面、精良的制作、傳奇的故事以及明星大腕兒,一應俱全,而且質量上成,真正是讓觀眾過足了癮啊.
看完后,一直意猶未盡忍俊不禁。某人曾經電話里給我學了一句臺詞;是重慶話!我就決定看看,確實實至名歸!嗯,用一個時髦的詞來形容,給力,很給力!
而酣暢的快樂之后,卻還有一種欲說還休的感慨,讓人久久回味。
當張麻子成功地發動群眾,搞垮了惡霸黃四郎,英雄的戲碼正上演到高潮,掌聲和鮮花都還來不及送上,并肩作戰的兄弟卻要散伙了,帶著自己心愛的姑娘,奔向繁華熱鬧的大上海。這一幕,峰回路轉,卻又似水到渠成——原來并不是人人都想要當英雄的,這世間有遠比當英雄有趣得多的事物和生活。也不是人人都拿英雄當回事的,普通人或許更在意的是英雄屁股下面坐著的那把椅子,盤算著把它劃拉成自己的財產。甚至,這個英雄本人,似乎也不在乎自己是否成為英雄,他更樂意享受的,或許是那一刻“讓子彈飛一會兒”的率性不羈吧。
然而,子彈終究是要擊中目標的,沒可能飛個沒完沒了。再率性不羈的歲月,也是有數的,總會在某一個出其不意地的時刻戛然而止。
列車載著小弟們的歡歌笑語,奔向了他們新的夢想。孤獨的大哥縱馬隨行。不知道他是快馬揚鞭奮力追趕,還是駐足目送。惟有《送別》的歌聲,余韻悠長。
一絲黯然,天鷹教育網一大學生活網絲悵然,一絲淡然,一絲了然……心中感慨,絲絲縷縷,無可名狀?;蛟S只有那溫煦的`陽光讀到了,只有那漫漫的長路記取了,只有那蒼茫的歲月懂得了。忽然想起陳奕迅《愛情轉移》里的一句歌詞:“蕩氣回腸是為了最美的平凡”。拿來為這個片尾做一個注解,竟也別是一番境界吧。
上網看過了許多關于《讓子彈飛》的影評,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種評說紛紜,正是《讓子彈飛》在藝術性上的成功所在。好的藝術作品,始終是要說點什么的?;蛟S我是太過感性的人,總是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被深深的觸動。
電影《讓子彈飛》的觀后感4
中國男人不以爺們兒的姿態演戲已經好久了。他們寧愿在性別問題上曖昧著,也不愿大大方方的雄起一回,據說怕太硬了會把人家嚇著。于是只好以偽娘的姿態潛伏著,弄出前凸后撅狀,這活技術含量挺高,自然博得了不少的喝彩聲。不過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啦。
人能不能站著把錢掙了?這是個尊嚴問題。張麻子說,能!不過,你要敢于讓子彈飛起來。飛不起來?對不起,您還是跪著當偽娘吧!依本人看來,站著是人性,若想解放人性,不斗爭那是辦不到的。
黃四郎絕對是個精英,有財、有才、有勢、還有老革命的資本,不服不行!可問題是,您不能因為老百姓愚昧,覺悟低,無組織,就和其它地主老財加知識分子合著伙的欺負人對不?這么弄時間長了,早晚會出事兒的。想想您一精英又是老革命,應該胸懷天下,心系蒼生才對。怎么能大搞黃賭毒一類的勾當,還琢磨著怎么騙老百姓的稅錢?賺錢,是男人應該干的事兒,沒錯!可賺老百姓的血汗錢,絕對不是好男人應該干的事兒!
既然,黃四郎放著明白裝糊涂,不干人事兒,那按照市場經濟的原理,自然就會有張麻子這樣的繼續革命者義憤填膺,出來加以調節,這是看不見的手在發揮作用。使社會回到均衡點,火并是免不了的。只要老百姓一旦認識到剝去了金權,政權和軍權神秘外衣的黃四郎也不過是一普通人而已時,黃四郎作為實際統治者的末日就到了,黃家累積五代的家產被一分而光。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亦五世而斬”。甭管什么君子小人,先打倒了再說!。沒有打倒,實際上就沒有話語權的平等。
張麻子和黃四郎相比,湯師爺(馬邦德)更善于察言觀色,左右逢源。這廝書肯定書沒少讀,說起來一套一套的,無論是為張麻子辦事,還是為黃四郎說話,都能在邏輯上做得滴水不漏,十分周全。他的目標明確,就是要賺錢。因此,在張,黃之間搖擺不定,那邊的實力強,他的屁股就往那邊坐,他的頭腦是由屁股決定的。終于有一天,他的屁股再也不能決定他的腦袋的時候,他才想說心里話,其為時已晚矣。
張、黃、湯(馬)是蕓蕓眾生中的聰明人,也是不同程度上的覺悟者。在黃四郎的眼里,群眾就是群盲,為他們去犧牲不值得,與其解放群眾不如先解放自己。黃家的祖先就是這么做的。湯師爺本來一心想做個權貴的職業經理人,好有資格與黃四郎們分贓。沒成想被陰差陽錯地卷入了張麻子的革命運動,成了同路人。擔驚受怕不說,到手的銀子也被分給窮人,風險與收益嚴重的不成正比。從專業的角度上講,黃四郎與湯(馬)師爺有了一套已經成熟的盈利模式,他們對這套盈利模式運用得十分純熟。在他們眼中,權利的作用只不過是怎樣通過制造新的概念以使得自己的那份盈利更大一點而已??墒?,張麻子這個既不喜歡金錢又不喜歡權利,還不喜歡老百姓下跪的另類的出現,著實讓黃,湯二人遇到滅頂之災,使他們的生存失去了意義。
張麻子努力的方向是要普渡眾生. 而黃四郎、湯師爺之流至多只能算是個“自了漢”,只能解放自己,卻不肯解放眾生。
當張麻子的兄弟們坐在馬列(馬拉的列車)上,歡天喜地的奔向浦東時,孤獨的張麻子貌似意識到了他的新麻煩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不肯努力。
浦東,一片資本與權力結合的熱土,在那里,有無數人在跪著賺錢,張麻子的兄弟們可能會變成革命的對象,下回他會成功嗎?
本人在"子彈飛"創作期間,也坐著"馬列"來到了上海浦東,在這個資本與權力的旋渦中心,三個爺們夢想團結一幫兄弟嘗試著去實現站著把錢賺了的夢想!
電影《讓子彈飛》的觀后感5
電影和其他藝術作品一樣,首先要有故事性,要有可讀性和可看性,否則,其他想要追求的一切都是廢話。每人愿意看下去,再好的作品也注定是失敗。
其次,這部電影有很強的趣味性。故事中的人物都非常機智,斗智斗勇,妙語連珠,諷古批今,回味無窮。這一點和馮小剛過去的許多作品很相似,主要人物的每句對白幾乎都經過了深思熟慮的推敲和打琢,讓觀眾聽過之后,不禁在笑聲中產生一些聯想和思考。
想讓大家都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家為什么會笑?為什么會在笑過之后,還有一絲遐想和思考?這就是作品中的批判性。
第三,這部電影有很強的批判性。故事講的雖然是民國初年的事,但里面的人物卻都能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找到影子和原型。最主要的是買官和官商現象,這種現象不僅在中國古代和近代,就是在中國當代也很普遍,只不過其形式更加隱蔽和含蓄,但其本質是沒有變化的。所以,當馬邦德說出買官和斂財的生意經時,對現實有同樣感受的觀眾就很自然的笑起來。表面上看,這個買來的官很風光,其實,他們和要飯的乞丐本質上是一樣的,都要看別人的臉色行事,都把做人的尊嚴丟在了腦后。當這個本質被揭穿之后,我們再看電影中的人物,就很自然的想到我們身邊的那些類似的鄉長、縣長和市長們,他們在地頭蛇面前,在外來的開發商面前,不也是這樣一副可笑的嘴臉嗎!很多時候,那些外來的和尚總是念經最好的,現在很多隨領導一起來的外來開發商,就好象土匪張麻子一樣,和官員互相勾結,到地方將大多數政府工程項目建設權拿走,與地方開發建設部門明爭暗斗。我就曾經接待過許多這樣的土匪,現在,他們的合作伙伴已經去外省高就了。
第四,這部電影充滿寓意和隱射,讓人產生無限聯想??催@不電影,好象看一個代數公式一樣,我們很容易把很現實中的人物代進去,得到一個可笑的啟迪。當然,這種影射不是非常直接,因為過于直接的影射會帶來政治問題,這不能通過監管部門的審核。所以,影片就有意無意的讓這種影射很分散。就拿電影的名字來說,“讓子彈飛”是什么意思呢?“讓子彈飛”是從“讓子彈飛一會”簡化來的,讓子彈飛一會,關鍵是兩個詞,一個是子彈,一個是飛一會。那么,什么是子彈?誰裝的子彈?子彈是射向誰的?
我們過去經常說,狡猾的人都是拿別人當槍使。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在拿別人當槍使呀!政客們拿百姓當槍使,商人們也拿政客當槍使,惡霸們拿弱民當槍使......
多數時候,都是那些未覺悟群眾被子彈使。中國的老百姓多數都是隨風倒的人,如果被好人利用,就能做一些好事,如果被壞人利用,就會去做壞事。電影中開始那個買涼粉的人和那群觀眾都是老百姓。后來,拿起槍去搶黃四狼家產的人也都是老百姓。
讓子彈飛一會,為什么要“飛一會”?這里隱含了另一個意思,那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沒到”,因為時候沒到,所以,我們經常要讓“報應”再“飛一會”,這是一種痛恨,也是一種無奈,更是一種智慧。電影中表達了許多人們對社會現象的不滿,電影想傳遞的一個重要信息就是,惡人還有惡人磨,這些丑陋現象背后那些為虎作倀的人早晚要自食其果,我們不要急,只要等一等,讓“報應飛一會”,一切都會見分曉。
當然,這個電影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思考。
第一,到底誰是好人?這電影里有好人嗎?那個買官的騙子,肯定不是好人;惡霸黃四狼更不是好人;那張麻子是好人嗎?電影的過程中,我們漸漸會認為這個土匪是個好人,但仔細想一想,好象不完全是這樣。他本來是個土匪,他搶劫縣長并殺死那些隨從的時候,他根本就不知道這些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就幾乎把他們全都殺了,這是一個好人嗎?后來,他是向老百姓發了錢,但他發錢的目的是為了老百姓嗎?不是,他是為了報仇!他是利用老百姓,而不是真心為了老百姓,他是在拿;老百姓當子彈。所以,這三個人,都不是什么好人。但我們為什么感覺張麻子是好人呢?也許我們認為“誰給我東西,誰就是好人”吧!這種“有奶便是娘”的思想,正是我們這些老百姓最悲哀的地方,也是我們這些老百姓經常被人當“子彈”使的根本原因。
第二,到底是誰贏了?張麻子真的贏了嗎?表面看,是張麻子打敗了黃四郎。但實際上,黃四郎也通過一個妓女,瓦解了張麻子的團隊,使其分崩離析。張麻子也是一個人財兩空的輸家。黃四郎失去的是五代家業,還有性命(但到底他自殺沒自殺,還是一個謎)。張麻子失去的是他幾個玩命兄弟組成的團隊??h長失去的不只是錢財和人格,還包括性命。老百姓是表面上是被利用了,但實際卻得到了實惠,所以,最后的贏家應該是老百姓。這樣講來,當“子彈”也沒白當。
第三,為什么始終都是馬拉著火車?也許,這只是出于創作人員偶然的一個靈感,但也很富有寓意。有人說,這個馬拉的列車就是“馬列”,這種解讀似乎太奇巧;還有一個解釋可能是煤炭和油價太高,只能用馬來拉,這是對當前原材料漲價的一個批判,不失為一種解讀。不過,我認為“馬拉火車”可能還有另外一個更深刻的涵義。那就是:當時的中國正是一輛馬拉著的火車?!盎疖嚒笔乾F代化的代表,“馬”是傳統動力的縮影,當時的中國,民國剛剛建立,外表上,中國是一個民主國家,就好象當時最先進的交通工具“火車”一樣。但實際上,這個國家還是按照古老的傳統模式在運行著,就好象我們古老的交通工具“馬”一樣。所以,本質上,民國就是一輛以傳統動力為驅動的、中看不中用的“火車”。進一步反思,我們就不難想到,我們現在的體制又何嘗不是一輛馬拉著的火車呢?
影片的最后一幕,也讓人產生無限聯想。下一個目標是上海,是浦東。那是土匪的目標呢?還是子彈的目標呢?與上海相比,鵝城又算個什么!對于一個有抱負的土匪來說,上海才是更大的鵝城。
我期待著姜文和他子彈在上海繼續演繹他的下一部作品,那里故事肯定更加精彩。讓我們耐心的等待,讓子彈飛一會......
電影《讓子彈飛》的觀后感6
“讓子彈飛一會兒吧”土匪張牧之的一句對白,雖在整套影片中只說了兩次,卻引起觀影者得思考。
這“一會兒”的時間正是要我們看出,土匪張牧之不是一般的土匪,財主黃四郎不是一般的財主。
張牧之在影片開場便大顯身手,英勇非凡,顯露土匪的兇殘和霸氣。當張牧之進了鵝城當了縣長時,卻千方百計掠財主的錢,分發給窮人,讓人刮目相看,并欣賞其英雄氣概。
而黃四郎卻處處笑里藏刀,心狠手辣,在他與張牧之的對話中,處處藏著陰謀,他給我留下的就是欺負窮苦百姓的奸詐小人。
而土匪并不是一般得土匪,是因為在張牧之介紹自我身世時,說他曾跟隨蔡鍔,也就是說張牧之是曾辛亥革命的戰士。而黃四郎也曾暗示說自我參與過辛亥革命。
兩位辛亥革命得老戰士,黃四郎利用手中的權利斂財,以故鄉鵝城為根本苦心經營,控制了民國小半的煙土交易,大發其財。雖張牧之以往當土匪,但最終他歸于正途,掠走黃四郎得橫財,發回給百姓,真正為百姓付出。
“讓子彈飛一會兒”就是讓我們看懂影片真正得內涵。開場時讓子彈飛一會,是讓我們看清楚張牧之并不真正是一個兇殘貪財的土匪,他也曾說“錢對我并不重要”。而真正重要的是除掉社會上得腐敗,除掉社會上貪權貪利的,像黃四郎這樣的小人。
確實中國社會上那么多貪污案件,就是因為又許多這些貪錢的人,濫用自我的權利,讓我們得國家到處存在這欺騙,不真實!之前在網上熱瘋了的一句話正是諷刺那些以權謀私的人,阻礙著我們中國社會發展得人。
所以說我國還需加大力度打擊這些以權謀私的事件,保障廣大老百姓的利益,多站出幾個張牧之是所有人民得愿望,影片也正正寄托著我國的這種愿望,多點公平!
“讓子彈飛一會兒”好讓我們看清楚,讓我們抵制濫用權力的行為,營造一個公平的社會!
電影《讓子彈飛》的觀后感7
看《讓子彈飛》有一段時間了,但在我心里面的震撼卻一直沒有停止!也讓我一下就喜歡上這個男人味十足的姜文,哈哈,真夠給力啊!
回想故事情節:頗有玩味又點到為止的黑色幽默,貌似荒誕實則諷刺的故事情節、以及妙趣橫生讓人捧腹的對白,都讓我意猶未盡。突然意識到,這整一出就是姜文搗鼓的技術活:中國國粹之麻將,是匪劫的面具;馬拉火車,雖說有歷史因素,在如今高鐵時代,令人噴飯!真劫匪、假師爺、土皇帝三個性格迥然的角色各懷心事,再加上顛倒形象的陳坤、姜武甘做配角一同摻和,臺詞又是那么充滿意味耐人尋味,這片子,想不火都難!
當然,姜文特色在影片中還是非常明顯的:比如他推崇的男人本色、英雄主義:張麻子看似是一個單純的劫匪,卻很有抱負:想劫得錢財之后送義子留學日本深造;雖只是個假縣長卻要講究公平;劫到錢財卻并不遠走高飛,反而返回鵝城將錢財散給百姓。這一出出劇情,都是姜文特色的具體體現!
看完影片,我忍不住想學影片中的姜文對葛優說的,騙子,你就是一個騙子!我認真的想過,普天之下還有誰能把騙子角色演得惟妙惟肖,獨你,無他!你小眼一溜,張嘴就來,這形象還真是相當符合騙子的特征。瞧你其他那些個老實人角色,咋看咋覺得飄忽,不實在。還是最喜歡你這樣的演出,貪婪、奸詐、狡猾又妙語連珠,把個見風使舵的騙子演得是入木三分,讓人大呼過癮啊。鄭重建議,葛爺,你專長喜劇,以后別玩深沉了!
最帥是姜文??粗捌械慕纳碇滓r衫,露出胸肌的鏡頭一晃而過,這驚鴻一瞥已經讓我非常驚嘆,姜文一貫以來的man形象,還真不是蓋的。特別是在周潤發扮演的黃四郎為姜文扮演的張麻子舉辦出城剿匪的儀式中,鏡頭中身著軍服的姜文、英姿挺拔又氣勢過人。這造型,估計姜文自己也特滿意吧,猜想姜文在這部電影中的形象,將會再次俘虜一大批少女少婦的心。
最嘆是周潤發,曾經的小馬哥!在這部影片中突破了一貫以來的正面形象不說,更是一人分飾兩角,一個猥瑣、不成氣候;一個陰險、張揚跋扈。讓我真的懷疑,黃四郎的替身,果真就只是個替身,而不是周潤發!這樣的演技,相當的給力啊!
最顛覆形象之角色,就不只是一個了。那五大三粗的武舉人,粗人一個,也是個惡棍,可姜武演起這個角色,怎么感覺那么不亦樂乎呢!真讓我難以接受,要知道,姜武也算得上是我心中所愛啊!陳坤小生,部部片子里都是個情種,竟然搖身一變成了任人作踐的隨從!胡軍,那么man的形象,顛覆不過,那就讓他滿臉麻子唄。這些個角色,除了姜武之外,還各個都被姜文一槍取命。夠絕!
姜文果真有才,號召力影響力也不是傳說,要不,怎么能邀請到的各個腕,還能讓各個腕們顛覆形象,配角出演呢!
總結一句,如果你想看喜劇,那就看讓子彈飛;如果你想看悲劇,也看讓子彈飛;如果你想看文藝片,還是看讓子彈飛,如果你想看商業片,更請看讓子彈飛。一切,就在于你怎么理解。
電影《讓子彈飛》的觀后感8
乍聽《讓子彈飛》這個片名,多半認為是戰爭片,可是除了槍殺的場面以外,整部影片融入更多的的是喜劇元素。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北洋軍閥時期,土匪和騙子之間斗智斗勇的傳奇故事。一開場,就是一場驚天動地的的火車劫案,號令山林的綠林悍匪張牧之(姜文飾),遭遇行走江湖的通天大騙老湯(葛優飾),兩人從生死宿敵變成莫逆之交,在鵝城遇到南國一霸黃四郎(周潤發飾)又會發生什么故事呢一場場情殺命案連環上演,華南三王各自為陣,鵝城雙艷粉墨登場,亂世梟雄的混戰一觸即發……
《讓子彈飛》電影改編自四川作家馬識途的長篇小說《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一節,擁有眾多明星的加盟,主要演員有姜文、周潤發、葛優、劉嘉玲和陳坤等,首周票房1。7億,打破了《唐山大地震》1。6億元的國產片首周票房記錄。姜文在片中飾演土匪張牧之,表現得既匪又痞,英雄氣概十足,還有點兒民間的小聰明;葛優在片中飾演騙子老湯,他不說話都準能把您給逗樂;周潤發飾演的是惡霸黃四郎,陰陽怪氣的他到底是怎樣的呢去看看就明白了。
影片的平民風很濃,具有傳奇色彩,不覺得就讓我想起了《林海雪原》這部小說,同樣是斗智斗勇,同樣是語出驚人,同樣是懸念層出不窮。書中的偵察英雄楊子榮是怎樣與威虎山座山雕匪幫斗智斗勇的呢即使是時間久了,楊子榮與小爐匠那場舌戰實在是精彩,直到此刻也記憶猶新,先發制人、故弄玄虛、乘勝追擊,直追問得小爐匠破綻百出,最終讓座山雕處決了小爐匠。
影片中的結局也一樣,最終,正義戰勝了邪惡。欺詐百姓的黃四郎輸了,輸的很慘,可是到影片最終,卻有一種失落默然出此刻自我的心頭。百姓們為什么最終有勇氣拿起槍桿對抗了不是正義的號召,因為直到黃四郎的死訊傳來,沒有后顧之憂之后,他們才突然變得血氣方剛,勇猛殺敵!勝利后大家為什么不歡而散、各分東西老大哥張麻子最終成了一個人,沒有了戰爭的硝煙他顯得茫然迷惑、一無是處,華麗的馬車與頹廢的老馬構成了鮮明的比較,到底要何去何從呢馬車里隱約傳來一陣陣說笑聲,卻還是靜的可怕……
無論是從劇情上,還是從演員表現上來說,《讓子彈飛》這部賀歲片都值得一看。
電影《讓子彈飛》的觀后感9
三年以后,我們又等來了姜文。
上部《太陽照常升起》夠出彩,但只有兩種受眾,要么絕對天真,要么絕對深刻。這回姜文修煉的更加聰明,他讓各種水平的觀眾都能看到足夠好的東西。這一次姜文把自己的野心藏在了表面的喜劇包袱之下?!蹲屪訌楋w》是一部商業片,卻比國內絕大多數藝術片更藝術。錢掙了,還站著。而且藏得深了,反而站得更直。
姜文年少時向往英雄,成年后用英雄要求自己。在他的電影里,英雄能夠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兒,英雄一定被濃墨重彩所渲染。在姜文的世界觀里,英雄是第一位的。英雄改變社會,英雄創造歷史。最大的悲哀就是沒有英雄。但姜文宣揚英雄主義的時候,他又很清楚英雄主義的弱點,所以夏雨在砸過人磚頭以后,需要為大規模群架負責;六子剖腹取涼粉,要以生命為代價。只有當你清楚一件事物的弱點時,你才可以說你真正愛它。
在葛優扮演的師爺死后,劇情突然離開了勉強算安分守己的商業片節奏,進入了一種癲狂之中,講了一個有關革命的寓言。當張麻子在街上振臂一呼號召大家去進攻黃四郎時,卻沒人響應,他們等著看誰能贏。直到張麻子殺了假黃四郎回來,他們又一擁而上,跑到黃府搶東西,順民變成暴民。武舉人平日里幫著黃四郎欺壓百姓,這個時候他卻沖的最猛。整治黃四郎,他也最狠。革命是盲目與投機并行的產物。就像鬼子來了,很多人說是在批判國民劣根性,可是我看完的時候,卻是幾為我的民族落淚。
本片的首尾幾乎是完美的對應。翱翔的鷹,長亭外古道邊的歌聲,鐵道,馬拉火車,有節奏感而激動人心的音樂。然而,開始的時候,是一群土匪要劫車,恣意江湖,斗志昂揚。結尾卻是物是人非。仇雖然已經報了,但人死無法復生;目標雖然實現了,但是理想卻依然遙不可及。張麻子開始受師爺勸告沒有當場殺掉胡萬給六子報仇,后來是在碉樓主動讓弟兄們撤,姜文在里面扮演的人物變得越來越克制。這其實也就是姜文在學著克制自己。也許可以理解為姜文在“太陽”失敗以后的一種反思和內省??墒浅墒炝艘院?,也就無法再那么快意恩仇。影片結尾處,姜文騎著馬的背影,是悵然的。弟兄們都走了,還帶著自己深愛的人。張麻子此刻卻只剩鐵軌、青山、夕陽和背影,本片表面看是個喜劇,但其實卻是悲劇。
影片中多處表現出姜文的日本情結:送六子留洋,先說的是東洋;黃四郎要跟張麻子玩自裁;黛玉和晴雯本是紅樓人物,卻組成日本名。其實作為一個具有民族主義思想,并很看重男性氣概和尊嚴的人,欣賞日本文化是正常的。我懷疑姜文參觀靖國神社其實并不是因為對記者的那些冠冕堂皇的回答,而是出于姜文對于武士道精神的認同。
這次主要角色中有6個人出彩,葛優,廖凡,姜武,劉嘉玲,周韻,還有不知道演員名字的老五。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有很多群眾演員的表演也很出彩,比如那個最后管張麻子拿椅子的胖子。兩次看時我都特別觀察了群眾起義時中間各個人的表情,基本都到位了,前邊的幾個特別出色。群眾表演沒有看出假來,這很不容易。
本片的仰拍很多??焖僬创蚝芏唷S昧撕芏鄠饶婀獾溺R頭來用光暈表現張麻子和他的弟兄的氣概。鴻門宴那場戲在飯桌外面布了一個圓環,等距放了3臺攝像機,慢速的逆時針轉動,結合正反打,效果極佳。類似的方法后面還用過一次。
音樂沿用了久石讓給《太陽照常升起》的配樂,因為有足夠的情節的緣故,效果比上次更好。有個規律,凡是姜文在很商業的說笑話或者發展必須的故事時,沒有配樂;每到姜文玩段風格了,配樂就上來了。
這幾年來,自己逐漸被很多事情變得很實際。自己能看的進去的藝術片很少,喜歡的藝術片導演更是幾乎沒有。可是當我看完姜文的片子時覺得,總有一些情懷,值得保留。
電影《讓子彈飛》的觀后感10
《讓子彈飛》的確是一部十分精彩的影片。商業片應有的元素:震撼的大場面、精良的制作、傳奇的故事以及明星大腕兒,一應俱全,并且質量上成,真正是讓觀眾過足了癮啊。
看完后,一向意猶未盡忍俊不禁。某人以往電話里給我學了一句臺詞;是重慶話!我就決定看看,確實實至名歸!嗯,用一個時髦的詞來形容,給力,很給力!
而酣暢的歡樂之后,卻還有一種欲說還休的感慨,讓人久久回味。
當張麻子成功地發動群眾,搞垮了惡霸黃四郎,英雄的戲碼正上演到高潮,掌聲和鮮花都還來不及送上,并肩作戰的兄弟卻要散伙了,帶著自我心愛的姑娘,奔向繁華熱鬧的大上海。這一幕,峰回路轉,卻又似水到渠成--原先并不是人人都想要當英雄的,這世間有遠比當英雄趣味得多的事物和生活。也不是人人都拿英雄當回事的,普通人或許更在意的是英雄屁股下頭坐著的那把椅子,盤算著把它劃拉成自我的財產。甚至,這個英雄本人,似乎也不在乎自我是否成為英雄,他更樂意享受的,或許是那一刻"讓子彈飛一會兒"的率性不羈吧。
然而,子彈終究是要擊中目標的,沒可能飛個沒完沒了。再率性不羈的歲月,也是有數的,總會在某一個出其不意地的時刻戛然而止。
列車載著小弟們的歡歌笑語,奔向了他們新的夢想。孤獨的大哥縱馬隨行。不明白他是快馬揚鞭奮力追趕,還是駐足目送。惟有《送別》的歌聲,余韻悠長。
一絲黯然,一絲悵然,一絲淡然,一絲了然…心中感慨,絲絲縷縷,無可名狀?;蛟S僅有那溫煦的陽光讀到了,僅有那漫漫的長路記取了,僅有那蒼茫的歲月懂得了。忽然想起陳奕迅《感情轉移》里的一句歌詞:"蕩氣回腸是為了最美的平凡"。拿來為這個片尾做一個注解,竟也別是一番境界吧。
上網看過了許多關于《讓子彈飛》的影評,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一樣"。這種評說紛紜,正是《讓子彈飛》在藝術性上的成功所在。好的藝術作品,始終是要說點什么的。或許我是太過感性的人,總是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被深深的觸動。
電影《讓子彈飛》的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
★ 電影《讓子彈飛》的觀后感800字5篇
★ 觀看《讓子彈飛》觀后感700字5篇
★ 觀看《讓子彈飛》優秀電影觀后感5篇
★ 《讓子彈飛》電影觀后感500字6篇
★ 有關戰爭片電影的觀后感800字范文5篇
★ 《讓生命充滿愛》的個人觀后感800字5篇
★ 觀看戰爭電影的個人觀后感800字作文5篇
★ 2021電影《八佰》觀后感800字5篇
★ 《八佰》電影觀后感800字范文五篇
★ 電影大全觀后感800字五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